top of page
搜尋

《破案神探》—恐慌與創傷

  • 作家相片: 弘儒 陳
    弘儒 陳
  • 3月16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破案神探(Mindhunter)是大衛芬奇導的一齣偵探劇,兩位FBI探員藉由訪談連環殺手的方式,去剖析他們的犯罪行為、內在動機、心理狀態,進而分類,作為未來推論未到案殺手行蹤的一種偵查辦法,這種分類法,稱為行為側寫(behavior profiling)。這齣劇的質性訪談是非常心理學的,連結罪犯的行為、情緒、和想法,在第二季博士加入後,更把問題變成半結構式、有條有理的問卷。


當中許多推論,仍然是犯罪心理學時常採取的一種觀點,譬如許多連環殺人犯,他們多是厭女的、和母親的關係多半惡劣,母親對待他們就像是自己的娃娃,看不見他們的本體,沒有真正被看見的他們,始終只是母親的一部分,慾望與恨都無法向外開展,他們殺害的那些女性也都像是媽媽的延伸,他們會留下某個物品、鞋子、首飾、身體的部位,這些被殺死的女人精神上就能永遠留在身邊,像是自己的另一半、說是另一半,真正想要留下的,應是媽媽帶給自己的慾望、無法靠近的愛和無法實踐的恨。


這齣劇非常精彩,包含靠近加害者時,男主角內在不知不覺地認同對方,甚至喚起某種類似的戀物癖、佔有慾的刻畫都很深刻;但另一個值得一提、也是本文重點的是主角Holden和連環殺手Ed(原型是Edmun Kemper)的一場對手戲,當他意識到Holden在利用自己訴說的心事,成為粗暴地分類自己、進而在媒體上成名的手段時,非常憤怒,冷靜地威脅要殺了對方、讓對方與自己永遠同在,Holden下巴開始顫抖、眼角含淚、衝出病房時,雙腳無力、跪倒在地、過度換氣、無法呼吸,覺得自己快死了,然後逐漸失去現實感、定向感,身邊的聲音模糊、扭曲。是的,他「恐慌(panic)」發作了。


恐慌是交感神經的過度激發。人類遇到威脅訊號時,大腦內的情緒核心——「杏仁核(amygdala)」判斷現在身處危險中,讓交感神經立刻運作,進入戰逃狀態,這個歷程不需要經過意識的判斷,自動且快速;有創傷的人,比起一般人,杏仁核更敏感,更容易把中性的訊息判斷為危險(尤其是和創傷有關的任何細微的訊息);理性思考的前額葉無法協助杏仁核降溫,身體反覆強制進入激動狀態,引起恐慌。

總結而言,創傷如何引起恐慌?

  1. 大腦的情緒核心——杏仁核長久處在警備中,過度敏感、過度反應

  2. 碰到具有威脅性、或和創傷記憶相關的任何訊息,儘管是中性的(譬如那天受害時,外頭正在下雨,此後下雨變成觸發點),都會引發杏仁核運作。

  3. 杏仁核啟動了交感神經的運作,交感神經負責我們的戰逃反應,讓心跳加速、呼吸急促,讓大量能量可以送到肌肉。

  4. 前額葉無法調節杏仁核帶來的恐懼反應。

  5. 恐懼反應持續飆高後,讓身體陷入恐慌發作的狀態

  6. 恐慌發作後,成為新的恐懼,擔心失控、擔心在同樣的地方再度恐慌,這個擔心和地點成為新的觸發點。


身體經驗創傷治療(SE)中,藉由滴定擺盪兩個技術處理恐慌,說是處理,更精確地說是避免,避免個體在討論創傷記憶的過程中,進入恐慌的狀態,增加身心能夠乘載情緒的容量。在這個治療學派中,恐慌是必須要克服的關卡。

滴定(Titration):一點一滴的討論創傷經驗,感受身體的內在恐懼,避免快速超載,成為二度創傷。
擺盪(Pendulation):讓注意力能夠遊走在創傷感受和中性穩定的感受之間,讓神經系統可以維持彈性,學會自我調節,也讓激動能量可以不過度超載,引起恐慌和凍結。

然而,也有另一種看待恐慌的角度,內在家庭系統(IFS)認為反覆出現的恐慌,可能是內在很重要的一個保護者,很重要的一個部分(part),或許是為了避免更糟糕的狀況,所以要用強烈的感覺轉移注意力?癱瘓自己?或許是要在更大的處罰出現之前,讓自己趕緊行動?面對一個內在的部分,內在家庭系統的治療師不會試圖避免這個感受、也不會立刻就要藉由安定身心的手法讓人緩和下來,因為這些方法彷彿要這個部分閉嘴一樣;內在家庭系統會有一個空白的時間,去好奇、去探問這個恐慌的感覺,是否有什麼原因、要在這個時候出現。

保護者(protector):童年受過創傷的人,為了挺過那些恐怖的時刻,避免感受到當時的羞辱、恐懼,內心會出現兩種類型的保護者,保護自己
	1.管理者(manager):讓個體可以好好生活、應付外在要求,預防不好的結果引起創傷,像是一個人的完美主義,就是為了避免犯錯,而出現的監督者。
	2.消防員(firefighter):採取立即的行動,去緩解強烈的情緒,像是暴食、自殘、解離、成癮行為等等。

而這些因為創傷,而出現的內在不同的存在,擁有各自的核心情緒、思考模式,像是心裡頭的不同家庭成員一樣,稱之為部分(part)。

不論哪一種治療學派和哲學,都沒有絕對的對錯、也沒有單一的答案,有時候這需要經過反覆的嘗試、長久的認識、還有治療師的幫忙,才能夠找到適合自己、貼近自己的療癒方法。


如果當前,你正受著恐慌所苦,一個簡單的方法提供給你:

首先,告訴自己,「這是恐慌,而恐慌一定會過去」;接著找到一個可以倚靠的牆壁、最好的話,有一張椅子。坐在上面,讓腳在地上、臀部坐下、背能往後倚靠。然後正常吸氣、試著慢慢吐氣(我知道很難),用嘴巴協助這個慢慢吐氣的過程。然後看見眼前三個讓自己安穩的東西,把他們唸出來;再一次吸氣、慢慢吐氣,然後聽三個讓自己熟悉、中性的現場的聲音;再一次吸氣、慢慢吐氣,然後感受三個身體上的觸覺感受,可能是襪子在腳上、手指接觸的溫度、眼鏡掛在鼻子上的重量,再一次吸氣、慢慢吐氣。

腳能接觸到地面,會降低身體的恐懼感;慢慢吐氣,會促發副交感神經的運作,讓身體安穩下來,運用身體的五感,能幫助人回到當下。這個方法稱為接地(grounding),能讓人度過快速的恐慌發作時刻,但若要徹底處理,一方面要確認是否需要藥物暫時的協助、並慢慢回溯過往的創傷經驗。


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