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弘儒 陳

創傷治療學派系列:認識內在家庭系統IFS

已更新:10月27日


「有時候,你聽到的只有怨恨,但在這世界上,也有超乎你想像的愛。」--《男孩、鼴鼠、狐狸與馬》
人的內在,有許多不同的部分保護著我們

Photo by Abhinav Kumar on Unsplash


內在家庭系統(IFS)是治療師Richard Schwartz博士提出的一個創傷治療理論,對精神分析失望後,他開始接觸家族治療,他認同Satir、Bowen到Minuchin等前輩說的:某位家族成員的「症狀」其實在「拯救」這個家庭;家中孩子若出現身心症狀,可能反映了父母之間的夫妻議題,這個症狀是為了凝聚、保護、服務這個家庭。譬如拒學的孩子,揭露了家中父母的缺席,而其缺席源於父母之間關係的失和,孩子拒學時,才將父母都拉回家庭,兩人一起合作面對孩子的身心狀況,凝聚了情感。


30幾歲即將步入中年的Richard Schwartz遇到了23歲的Quinn,如同許多提出重要發現的治療師,那些治療中最重要的洞見,往往源自個案教會了我們什麼。23歲的Quinn因為暴食催吐,憂鬱地想要自殺。他非常涉入父母之間的關係,是爸爸的閨蜜、媽媽的對手和照顧者,女兒反過來代替了媽媽的位置,既是父親的情人、又是母親的媽媽,這是許多悲劇的雛形。揭開三角關係後,父母開始直接溝通,接受婚姻諮商;Quinn離開家裡到外面住,找到工作、第一次交了好朋友。暴食的症狀短暫緩減,家族治療的美事又添一樁,不久後,卻又悄然歸來。


Quinn回到診間,她發現內在的矛盾議題,並沒有因為家庭議題解決而緩解,她相信自己如果可以有親密關係就能克服暴食,但當有理想的對象時就覺得自己的情感需求一定會壓迫到對方,既渴望卻又害怕嚇跑對方,於是自行撤退,陷入憂鬱。暴食又催吐。食物填補了他的空虛和寂寞,催吐帶來了罪惡感的淨化和平靜,帶來痛快的腦內啡。


當Richard近乎絕望、無頭蒼蠅地詢問Quinn暴食的想法、感受,Quinn提到暴食的自動歷程,在那個當下自己彷彿變了一個人,她的自我無法感覺到當下,更像是被另一個自己淹沒似地。


「當你提到另一個自己時,你身體感覺到了什麼?」

「當你感覺到這個感受時,讓自己待一下;好奇一下,有什麼畫面或形象浮現嗎?」

Richard發現Quinn內在有不同部分(IFS稱之為part)的存在,不像多重人格這麼涇渭分明,這些part有不同的功能,像家庭的成員一樣,為了Quinn做出貢獻,進入暴食狀態的part,是為了讓Quinn不去感覺更大的痛苦...。

 
IFS認為每當我們碰到一個創傷,內在受不了的感受就會躲起來,變成「流放者(Exiles)」,可以想成是躲起來的內在小孩;比較強悍、比較無感、比較問題解決導向,比較有能力應對當前危險的部分,會站出來成為保護者,負責戰鬥逃跑的叫救火員(Firefighter),他可能會幫助你和威權吵架、或用強烈的方式幫你斷線、緩解情緒,譬如自殘、暴食;負責長久經營逃獄計畫的叫做管理者(Manager),一方面他幫助你存錢準備離開這個鬼地方,另一方面他讓你學會加害者的情緒和行為模式,讓你趨吉避凶,在對方傷害你之前,先告誡你,先砥礪你,讓你變得強大。
  • 重點整理:每遭到一次創傷,心靈就像被彗星撞擊,分裂成數個部分

    • 流放者:受傷的、脆弱的內在小孩

    • 保護者:比較有力氣的,強悍的部分,又分為兩種

      • 救火員:專門處理緊急狀況,用激烈的方式因應問題

      • 管理者:平常生活中管理大小事情、做計畫的

但這些保護者也只是當時比較有能力的部分,並沒有真的具備成人的狀態,5歲的孩子受創時不可能生出50歲的智者來應對,可能是一個5歲的狐狸,冷眼應對、不再相信大人。於是,當年歲增長,這些保護者沒有意識到你已經長大,有更巨大的自我(Self),足夠有力量面對當年的創傷,他們仍用老方法,護衛著你,代價開始出現,可能是無法走入親密關係、可能是不夠有彈性面對職場的挑戰,用面對加害者的方式面對主管。

Richard相信,如果可以讓受創者的內在部分都得到安頓、知道不用再戒備了,人的自我(Self)得已展現,那是什麼狀態呢?我乍聽時也像神性、或佛性,是個完人狀態,祂好奇、平靜、自信、創意、同理、勇敢、清晰、耐心、活在當下、持之以恆又好玩。


IFS治療的終點,希望內在所有部分,都可以放下舊有的辛苦工作,讓人可以在自我(Self)陪伴的狀況下,安撫療癒每個受傷的內在小孩(Exiles)。


我喜歡IFS的某些哲學觀,希望受傷的你若有類似的感覺,也能嘗試這麼看待自己:

  1. 如果你有一些不可告人的成癮行為,自殘、酗酒、性、暴食與催吐,試著相信,這些行為都是為了避免更糟糕的感覺或結果浮現,當然因為強烈的副作用,這些方式都值得變得更好,但他們對過去的你的付出,也功不可沒,不要為他們感到羞恥。 「有時候,你聽到的只有怨恨,但在這世界上,也有超乎你想像的愛。」於是,這些怨恨背後,或許都有超乎想像的,對你的愛。 當這些行為出現,不妨自問:「如果他不這樣做,可能會發生什麼事?」有些時候,自殘是為了抑制死亡的衝動、或創傷的記憶。

  2. 人本來就具有某種神性的力量,沒有那個力量,不可能活到現在。只需要旁人適度地引導、陪伴、協助,你終究會感覺得到祂。 就我自己的人生和工作經驗,這句話沒有那麼容易達成,尤其是歷經複雜性創傷的人,但我喜歡這個理想,也確實值得追尋,且我相信終有一天會到達。


p.s. 因為IFS書籍的暢銷,加上邏輯清楚、理論容易理解,坊間甚至有寫給案主自我療癒的說明書,可以買來參考、練習看看。若你想要找人幫忙,查看看治療師履歷,台灣應有許多治療師接觸過相關書籍和課程,或更甚者,接受督導或美國的專業課程訓練。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